“(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汉代的山东经济区除了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外,还包括
①陕西
②晋南
③苏北
④皖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数据摘自《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这表明
A. 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
B. 当时郡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
C. 两汉时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统治者不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 是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的
C. 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 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 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记载:“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
A. 科举制度逐渐陷入困境
B. 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创造性
C. 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D. 分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