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北宋时期
D. 南宋时期
“(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汉代的山东经济区除了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外,还包括
①陕西
②晋南
③苏北
④皖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数据摘自《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这表明
A. 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
B. 当时郡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
C. 两汉时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统治者不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 是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的
C. 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