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中,《张廷秀逃生救父》中以贩布为生的褚卫夫妇有二子,夫妻珍重如宝,延师读书,后二子一起参加殿试,俱在二甲;《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以二两本钱起家的秦小官,夫妻偕老,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材料反映了
A. 市民阶层开始兴起
B. 市镇平民价值观的近代化倾向
C.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 明代文学多元化理性化的诉求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
A. 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 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
C. 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在唐代,“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的吴道子在画界的地位要高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至北宋中期,王维在画界地位被越抬越高。这一变化是因为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绘画技法
C. 市井文化日益繁荣
D. 宋代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 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B. 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
C. 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D. 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
A. 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
B. 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
C. 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 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这说明孟子
A. 强调人格精神
B. 提出了性善学说
C. 主张民贵君轻
D. 深化了对纲常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