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C. 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D. 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1992年初,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啊,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这里的“机会”是指
A.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中美建交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
1978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学术讨论和文艺评论中有争论的问题,不要轻率作结论,更不要采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去处理,应当通过充分讨论和实践的方法去解决”。这一政策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原则
B. 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促使八个“样板戏”在全国推广
D. 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对人才培养应“专、快、多”,即培养的人才技术专业、培养速度快、培养人才多;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变为“专才教育”。这种转变
A. 扩大了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
B. 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C. 体现了文教事业“大跃进”
D. 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
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 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 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
D. 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
新三民主义划定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权发展到直接民权,较之以前的小范围的“功臣民权”“党派民权”“阶级民权”实是进了一大步。这一做法意在
A.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 要求实行直接民主
C. 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D. 彻底实现人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