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如此描述中国的均田制:“中央政府分给每个强壮的农民大约19英亩土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如此描述中国的均田制:“中央政府分给每个强壮的农民大约19英亩土地。这并不是去剥夺大家族所占有的土地,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土地,如开垦战争期间被荒废的土地。此外,只有自由农民得到政府的赠与地,而且实际上,并非他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土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均田制没有触犯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均田制使自由农民获得了土地

C. 均田制增加了国家税收

D. 均田制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均田制并没有剥夺大家族所占有的土地,故没有触犯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只有自由农民得到政府的赠与地,故可知B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自由农民获得土地,促进农业恢复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一定程度上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种种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D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

B. 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 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查看答案

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该现象说明当地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B. 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

C. 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于佃户

D. 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水利技术的进步

C. 政治局面的稳定

D. 耕作技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长150多公里,灌溉关中平原。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锤”。该渠是指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坎儿井

 

查看答案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 炭化谷粒

B. 稻谷遗存

C. 贮粮窖穴

D. 猪骨骨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