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A. 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 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 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 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①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和生产方式
④封建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 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 “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宋代的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主户或称税户,“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也”。主客户在户籍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当地的发展程度,主户所占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通常
A. 交通较为发达
B. 经济较为发达
C. 土地兼并较弱
D. 人口较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