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道光二十年“恩科桂月”(1840年9月)刊刻的《新策琼林》所录,当年的科举考试...

据道光二十年“恩科桂月”(1840年9月)刊刻的《新策琼林》所录,当年的科举考试时务策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功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一考题反映了当年的科举时务策偏重

A. 国计民生

B. 海防武备

C. 制度变革

D. 政治得失

 

B 【解析】 “七省海郡、外洋备考、平海综要”体现的是海防,“舟师御敌、团练乡勇”体现的是武备,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海防武备,与国计民生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政治制度变革,C选项排除。材料科举时务策强调的海防武备,与政治得失无关,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学者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在经世致用思想中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表明中国文化具有

A. 传承性

B. 实用性

C. 内生性

D. 民主性

 

查看答案

宋朝的“台谏”为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是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宋太祖曾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后来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

B. 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D.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

《孝经》是闸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垮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查看答案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查看答案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研究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何使人向善问题上,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为宣扬人文主义,近代意大利掀起了什么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哪些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4)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迪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