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说:“日本人在(泰国)退...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说:“日本人在(泰国)退罗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某国人又在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华工,志不在小。”这一论述旨在

A. 唤起民族认同

B. 巩固统一战线

C. 抗击日本侵略

D. 维护领土安全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人企图分裂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地,以此瓦解中国的抗日力量,作者希望对此论证后,唤起中国人的民族认同,A选项符合题意。巩固统一战线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认同感,B选项排除。抗击日本侵略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维护领土安全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一(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

A. 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

B. 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C.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D. 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查看答案

据道光二十年“恩科桂月”(1840年9月)刊刻的《新策琼林》所录,当年的科举考试时务策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功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一考题反映了当年的科举时务策偏重

A. 国计民生

B. 海防武备

C. 制度变革

D. 政治得失

 

查看答案

晚清学者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在经世致用思想中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表明中国文化具有

A. 传承性

B. 实用性

C. 内生性

D. 民主性

 

查看答案

宋朝的“台谏”为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是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宋太祖曾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后来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

B. 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D.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

《孝经》是闸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垮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