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重视科举制度

B. 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 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 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B 【解析】 试题从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可以看出元朝废除了科举取士的制度,知识分子的地位非常低,“九儒、十丐”,仅好于乞丐,故选B。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划分的内容来,主要说的是因为废除了科举制,知识分子的地位变得很低;D项材料并未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 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 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查看答案

《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老儒),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 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

C. 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

D. 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查看答案

唐代中期后,儒学中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对该史料的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说明在唐代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B. 说明在唐代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 说明在唐代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

D. 说明在唐代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

 

查看答案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 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 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 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 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查看答案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