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的工匠们将规矩工整的楷书广泛用于刻书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形成
A. 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
B. 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
C. 利于印刷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D. 有利于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 长于逻辑推理
B. 重视实用性
C. 探求物理规律
D. 领先于世界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重视科举制度
B. 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 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 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 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 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老儒),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 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
C. 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
D. 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唐代中期后,儒学中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对该史料的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说明在唐代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B. 说明在唐代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 说明在唐代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
D. 说明在唐代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