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祭天的传统祭礼是统治者所独享的,康有为要求把这种权利对普通百姓开放,“王者至尊,为天之子,宜祀天;人民虽卑,亦天之子也,亦宜天祀也。”康有为这种全民祀天的思想
A. 冲击了皇权对孔教信仰的垄断
B. 一定程度受到西方平等思想影响
C. 仍然保留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
D. 扩大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群众基础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 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 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 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 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19世纪末,维新人士提出“使外国分中国,又何如中国自分(分封)”,又称分封“乃古今之公理”,“即拨乱世反之正,救元元存中国,亦未有不由于此也”。上述言论主要体现出维新派( )
A. 传播西学的启蒙意识 B. 勇于担当的意识
C. 激进的民主变革意识 D. 爱国救亡的意识
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 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 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 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 反对盲从孔子
C.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 强调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
A. 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 B. 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
C. 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 D. 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