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位中央领导人说:“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这一认识
A. 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C.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过15个月的战争,日军虽然取得攻城掠地之胜,但其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泡影。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兵力,伤亡数十万人,却陷入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面对这种状况,日本侵略者
A. 进一步扩大战争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B. 被迫停止在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C. 把主要的兵力转向对沦陷区的掠夺
D. 以大部分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五大臣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其目的是稳定政治秩序
B. 其本质上是历史的倒退
C. 实际上是加强君主专制
D. 企图借此与革命党妥协
《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说:“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清朝官员这种想法的影响下
A. 列强在经济上大举入侵中国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
C. “实业救国”思想发展起来
D. 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
A.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
B. 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
C. 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
D.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
B. 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 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D. 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