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所做的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世界所展示的机遇,使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这一设想的实施
A. 造成了冷战政策和美苏的对抗
B. 推动了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
C. 加剧了区域性和小规模的冲突
D. 激化了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 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
B. 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
C. 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D. 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
下表是西方关于幸福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
A. 各行各业已摆脱教会束缚
B. 文艺复兴时期幸福感较强
C. 追求幸福败坏了社会风气
D. 人文精神逐渐的发展起来
在雅典城邦的早期阶段,世袭君主“巴赛勒斯”未能保持住自己的权力。继而兴起的贵族寡头势力也不能长久的把持城邦的大权。下列各项,与雅典城邦的这种政治趋势有关的是
A. 公民自备武装的重装步兵决定城邦的安危
B. 组成城邦的四个血缘部落政治上举足轻重
C. 贸易的发达使工商业者成为城邦中坚力量
D. 民主政治的深厚传统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1953年,一位中央领导人说:“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这一认识
A. 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C.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