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 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 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 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这一现象
A. 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
B. 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C. 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
D. 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读下表,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市斤/市亩
A.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B. 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D. 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北方生态环境破坏
C. 疆域面积大小
D. 朝代时间长短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如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A. 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 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 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 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徤、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