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

B.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D. 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在1991年3、4月间的文章批评了当时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并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可知这4篇文章发表在东欧剧变、国内改革遭遇阻力的关键时刻,文章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概念,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实际上表达了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讲话精神,故B项正确。A项,1992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使得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且被充分认识的说法无法说明,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查看答案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A.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 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 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 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 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 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C. 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 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查看答案

《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映了

A.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 世界意识逐渐明晰

C. 天下和合的天下观

D. 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据以下表记述能被认定的史实是秦代:                     

记述

出处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秦律·田律》

“或盗采桑叶,臧(脏)不盈一钱,何论?赀(罚,编者注)徭三旬。”

《秦律》

漆园种植三年被评为下等者,对漆园的管理者啬夫除予以经济处罚外,还要处之于行政撤职,永不起用。

据云梦秦简《秦律杂抄》

 

 

A. “重农”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出发点

B. 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

C. 确立了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D. 律法制定与执行异常严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