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
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
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
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
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它成为法律并非始于它成文之日,而是始于它产生之时。”该材料表明
A. 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B. 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C. 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
D. 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
B.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D. 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A.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 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 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 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