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
B.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D.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
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
A. 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B.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 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D.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这一思想是
A. “天人合一”理论
B. “天人感应”观
C. 儒学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
D. 阴阳五行家学术
《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B.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D.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反映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其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康熙年间(1671年),山东郯城西南方向归昌集外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任某和王氏。他们没有孩子,任某靠着在别人的耕地上做佣工维生,王氏白天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这一年的某个时间,王氏不堪忍受生活之苦跟另外一个男人跑了。但不久之后,艰辛逃跑路上的王氏遭情夫抛弃,难以找到谋生工作的王氏选择返回归昌老家,栖身于一座道观之内。1671年11月,王氏曾经的邻居高某来道观上香,在厢房中瞥见王氏,怒斥道士怎么可以收留妇人。刚好此时,已得知王氏藏身于道观的任某也来了,也许因为曾有积怨,任某与高某爆发冲突。经此一事,高某和道士把王氏送到任父住处,任某与王氏又生活在一起,直到第二年一月的一个雪夜,两人激烈地争吵任某掐死了王氏,后抱着其尸体朝高家走去,半路上突然传来犬吠声、更夫鸣锣声,任某放下王氏回家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任某及其父亲诬告高某和王氏有奸情并杀了王氏,知县黄六鸿很快厘清案情。根据大清律例,以死罪诬人理当处死,但最后审判的结果是任父无罪,任某杖责。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故事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和评价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