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这是国人研究日本维新史的名作,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万万两”。这主要反映了
A. 对日本缺乏了解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
B. 思想文化能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C. 甲午战后的反思逐渐深入制度层面
D. 洋务运动由学习欧美转向学习日本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B. 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C. “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 “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 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 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C. 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D. 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有学者在肯定近代某科学家的成就时说:“他认为经不起实验检验的理论不是科学,一种理,必须具有简单而完美的逻辑形势,必须具有相应的数学形式,才称得上是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宣判传统科学和经院哲学的非科学性,为近代科学开创了新的方法论原则,”该“科学家”应是
A. 经典力学奠基人伽利略
B. 揭示时空观本质的牛顿
C. 否定宗教神学的哥白尼
D. 颠覆经院哲学的达尔文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 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B. 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C.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D. 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