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 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 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 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A.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B.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C.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D.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苏区和国统区的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国统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国统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国统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 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 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 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 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
②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
③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④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A. 民族工业的崛起
B.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 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 抵制洋货运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