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平等观念
B. 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范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A. 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 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 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戊戌,克安庆。壬寅,次湖口,败友谅于九江,克其城,友谅奔武昌 | 《明太祖纪》 |
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朱元璋)欲自将讨之,以问(刘)基。(刘)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刘)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 | 《刘基传》 |
明年,友谅遣兵复陷安庆。太祖自将伐之,复安庆,长驱至江州。友谅战败,夜挈妻子奔武昌。其将吴宏以饶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龙兴降 | 《陈友谅传》 |
A. 陈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陈友谅
C. 刘基智取安庆城
D. 朱元璋兵败安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