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 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B. 思想解放风起云涌
C. 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
D. 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汉赋和唐诗
B. 话本和小说
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京剧
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该材料旨在说明
A. 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
B. 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C. 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
D. 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 由于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