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漫画:《猿家天下》(图中灯上为“共和”两字)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改组之能成功与否,全凭各同志之能否负责联络与努力奋斗而定之。若能如此,则中国事业大有可为,我国人民身受十三年的痛苦,吾党此次应在最短时期内解放之,将国家障碍完全消灭。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原因。“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是否表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遇了怎样的挫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发起的思想运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我国人民身受十三年的痛苦”,孙中山在思想和政策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对中国革命有何作用。

 

(1)原因:孙中山认为帝制已经被推翻;民国已经建立。 说明:“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指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而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完成。 (2)挫折: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运动:新文化运动。 (3)调整:提出新三民主义;实行国共合作;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解析】 (1)根据材料“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可知,孙中山认为帝制已经被推翻和民国已经建立,应重点发展民生主义。“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指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而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完成。 (2)根据材料“《猿家天下》”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挫折体现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为此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3)根据材料“改组之能成功与否,全凭各同志之能否负责联络与努力奋斗而定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政治上的调整体现为实行国共合作和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思想上的调整是提出新三民主义。这些调整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

材料二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B. 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C. 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 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查看答案

某位科学曾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是

A. 牛顿

B. 伽利略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查看答案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 “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