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 已经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 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 关注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A.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B.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
C. 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下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西学译著表。
表反映了
A. 政治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转型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 西学传播的片面性和被动性
D. 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 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 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 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 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1868 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 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 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 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