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古代西方称中国为“塞里斯”,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的茶叶远销欧美
B. 中国丝织品广受各国人们喜爱
C. 中国的瓷器深受欢迎
D.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长期领先
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 私营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官营手工业者由匠籍变为丁民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景德镇历史悠久
D. 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以下经济现象,出现最早的是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C. “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D. “时商贾至京师……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