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严复将此书介绍到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
A. 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
B. 有着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C. 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
D. 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观点
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
A. 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B. 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
C. 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
D. 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这种妥协主要指
A. 各州完全独立自主
B.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 总统权力巨大
D. 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罗马
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 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 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风破产风波中凄然去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让人极其失望的年代,他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失望的这时代的根本问题是
A. 官僚资本的剥削、吞并和排挤
B.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 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