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 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 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C. 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 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省名命名,如《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欧集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后各省纷纷独立
B. 晚清时期留学生救亡意识强烈
C. 维新变法后各种思潮并行
D. 民主革命思想在各省广泛地传播
下表为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的统计表(单位:%),下列表述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前择偶标准的政治色彩浓厚
B. 新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注重文化水平
C. 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D. 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
唐朝女性服饰幽案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这一变化根源于
A. 社会环境的变化
B. 统治者意识的影响
C. 学术思想的衍化
D. 各民族融合的程度
19世纪末期,美国《时尚》服装杂志向女性推介宽松的灯笼裤(见下图)以它的创始人阿米利亚·布卢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为“理性服装”。灯笼裤的问世反映了
A. 贵族式休闲大众化
B. 女性生活方式变化
C. 希腊复古风格流行
D. 战争影响民众生活
鸦片战争后,国人对“英夷”最关切的方面是其“女主”的习俗。《英吉利记》说其国“婚丧嫁听女自择,女主赀财,夫无妻媵,在国王以下莫不重女而轻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 价值观明显不同于英国
B. 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C. 研究英国代议制成为显学
D. 崇尚西方国家的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