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题: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阐述:①16到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 ②19世纪: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 结论: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由开明中国变为衰败中国,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和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开放性试题。从“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可知明清时期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学习;从“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可知19世纪中国社会落后,国力衰退,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最后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比下图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 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

D. 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查看答案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

B. 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

C.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D. 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查看答案

唐晋在《大国崛起》中说:“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以下有关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崛起挤占了荷兰海外市场

B. 荷兰缺乏自由宽松政策支持

C. 经济基础脆弱与中央集权缺失

D.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影响小

 

查看答案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

B. 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

C. 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

D. 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查看答案

下表为1759~1818年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变化表(以1850年为100)

该表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C.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