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为逆差。
A. 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
B.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颓势
C. 日本、西欧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D. 美元地位面临危机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特里芬难题”:美元应大量发行以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同时美元应减少发行以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而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完全崩溃
B. 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稳定性
D. 要求美元终结世界货币职能
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罗斯福说:“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这一认识
A. 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 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 推动了以工代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