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动的变革和更新,不仅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先导意义,更重要的是使文明的生命生机勃勃,香火不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体现的共同精神。
(3)有学者认为,物质活动是文化观念变迁的基础,同时文化观念也制约并引导着物质活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14〜16世纪西欧的史实加以说明。
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简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这一时期课程设置变化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儒学始终坚持发展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就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理学作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编自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言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分析其提倡的治学目的及其实践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学者能够引领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
下图是《网络时代的蒙娜丽莎》。下列关于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信息时代开始出现的标志
B. 印象画派艺术风格的展示
C. 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
D. 网络时代个人情感的宣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大量旧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的线状光谱及固体比热等,理论和事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严重震撼了200多年来在物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观。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
A. 确认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 全盘否定了传统的科学理论
D. 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9世纪某作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该作家应是
A. 高尔基
B. 巴尔扎克
C. 雪莱
D.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