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

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

A. 阶级矛盾变尖锐

B. 是历史倒退的体现

C. 开始出现分封制

D. 具有浓厚血缘色彩

 

D 【解析】 根据题中“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等信息可以看出小康之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具有浓厚血缘色彩,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变尖锐”,排除A;题中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是从公天下发展为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并未违背历史潮流,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这反映了

A. 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 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 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

 

查看答案

殷商尊神,祭祀是头等大事,巫师也就是职业的音乐家、舞蹈家。西周对参加祭祀乐舞人数有明确规定,如“天子八佾,诸候六佾,卿大夫四佾”。据此对乐舞理解正确的是

A. 强化了当时等级秩序

B. 推动了中国舞蹈发展

C. 是当时贵族生活需要

D. 与当时的政治相通

 

查看答案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编自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查看答案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应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编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够体现这种改革思想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查看答案

精神活动的变革和更新,不仅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先导意义,更重要的是使文明的生命生机勃勃,香火不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体现的共同精神。

(3)有学者认为,物质活动是文化观念变迁的基础,同时文化观念也制约并引导着物质活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14〜16世纪西欧的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