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

B. 社会动荡,经济破坏

C. 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

D. 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

 

B 【解析】依据题干“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是导致货币频繁变化,从而造成物物交换成为交换的主要手段,因此出现材料的现象,故B项正确;A、C、D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 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 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 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    D. 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指开发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 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 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 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查看答案

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B. 打压商人群体

C. 削弱军队实力

D. 阻碍经济进步

 

查看答案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