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B.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

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

D.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是人口压力导致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A项结论材料不能得出,非农业人口比重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明清时期长途贸易有较大发展,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B. 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C. 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

D. 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

 

查看答案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仁宇先生说:“世界上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因为在每次社会变动剧烈之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发出呐嘁,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方面。孰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领域的变动还是伴随着社会变革静悄悄地行进。——摘編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等

材料二  西欧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条件下茁壮成长。“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此,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

——摘编自布瓦松钠《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些成长是如何促进16、17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胚胎”发展的。

 

查看答案

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复下令,“(一)外人只能与公行行商交易;(二)外人不能借贷银两与内地行栈商人:(三)外人不能雇用中国仆役……”材料中的公行

A. 兼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能

B. 促进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有利于政府“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D. 造成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查看答案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其表现有

①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手工工厂内部分工更加细密

③手工工场雇工数量更多

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