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13-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构成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
B. 国际环境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
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 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在持续发展
学界普遍认为,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而止于1895年。近年来,一些学者批驳这一划分,认为1895年以后,洋务运动并未真正破产,反而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A. 世界整体化的要求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D. 清政府推行“新政”
萧功秦先生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这反映了儒家文化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 观念与现实的严重背离
B. 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D. 儒家思想落后愚昧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下面是南宋画家林棒的《果熟来禽图》,此画反映了画家“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追求细节的真实性,故当时有人赞誉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这说明此画
果熟来禽图
A.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体现了世俗化发展趋向
C. 具有借形寓意的特点
D. 开创了古代花鸟画先河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B.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
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
D.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