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
A. 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在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 采用共和政体
B. 颁布成文宪法
C. 修改邦联制度
D. 构建分权体制
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 誓死捍卫理想信念
B. 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 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党到受、得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 确立城邦主义的道德标准
B.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 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仪》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思想上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内容上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 理念上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