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复认为:“方今之计,为求富强而已矣;彼西洋诚富诚强者也,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

严复认为:“方今之计,为求富强而已矣;彼西洋诚富诚强者也,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由是于朝也,则建民主,立真相;于野也,则通铁轨,开矿功。”据此可知,严复

A. 认为传统文化脱离实际

B. 主张改革旧的政治体制

C. 强调以经济变革为先导

D. 有参与政权的强烈意愿

 

B 【解析】 根据材料“彼西洋诚富诚强者也,是以今日之政”可知严复认为西方国家的富强是由政治制度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传统文化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变革,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严复参与政权的意愿,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鸿章在呈递清廷的奏折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这一认识的贯彻

A. 有利于民族资本向军工领域拓展

B. 对中国经济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C. 导致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D. 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

 

查看答案

1839年,英国水兵在尖沙咀杀害了中国农民林维喜,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的义律以领事裁判权为由,拒绝以一人抵死,并要求私自开审凶手。林则徐依据所译《各国律例》对义律的狡辩严加驳斥。这表明林则徐

A. 以保护国家主权完整为己任

B. 要求废除强加的领事裁判权

C. 运用西方法律维护民族利益

D. 认为应当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以期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称,这个倡议“可能干扰全球貿易,且具有冒犯性”。美国白宫一高官进而解释并指责说“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中国谋求全球霸权创造条件。(注:5年来,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蓋全球超过60%的人口和全球1/3以上的贸易。截至2018年6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

围绕材料,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拟定一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独树一帜的城市文明。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讲求“象天法地”,希望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合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都建有规模很大的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在农业社会中出现特大城市的只有中国,长安东京(开封)都有百万人口,但都是以超经济的力量建成。隋大兴城就是征调京畿数十万农民,利用两个农闲约9个月的时间建成。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虽曾一度统治过中国或在北方建立政权,但后来都学习汉文化,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都以先进的汉文化传统的城制修建都城,元朝忽必烈完全按《周礼·考工记》城制规划建设元大都。超稳定的小农经济使中国很早进入封建社会,但封建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未大变,城市缺少促使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因而城市的格局变化小、发展缓慢。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材料二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掀起了城市化的浪潮。一大批纺织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这一时期,城市群主要涌现在西北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和人口都大大北移。1801年,全英只有伦敦人口逾百万,是第二大城市利物浦的11倍之多,到1861年,则已有16个城市超过10万人大关。由于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及受历史、资源条件制约,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即产生了专业性城市:制造业中心、交通枢纽、休闲城市和综合性城市。1851年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为70%。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居于中原的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所形成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碰撞,使王朝国家的边疆观念逐渐具有了稳定的内涵:边疆是王朝国家统治的边缘性区域或王朝国家统治能力所及的外国性区域,山川阻隔、不易通达、人烟稀少、经济萧条,有着完全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夷狄”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传统的边疆观念受到了挑战——边疆不仅要由内及外地划定,也要由外及内地确定。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深重,“天朝”体制逐渐崩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使以国家边界来确定边疆的观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孙中山的民族观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主要依据。九一八事变后,国人普遍关注边疆,大多视民族问题为边疆问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催生了“边疆民族”观念。

——摘编自王德《中国传统民族边疆观念的演变与近代民族边疆观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从独立之初就是通过各种条约的签订,确定边界从而确定边疆。西进运动之后,美国不仅对陆地边疆的界定清晰确切,而且边疆治理极为成功。随后基于边疆观念制定的国家战略使美国在开放的世界中不断成功扩展其海外边疆,至于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乃至如今全球提出新边疆、高边疆、利益边疆、信息边疆等概念,而且使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成功加以实施。而中国的边疆观念在漫长的王朝国家甚至民族国家时代都主要关注于陆地边疆,虽然当今中国逐渐重视海洋边疆,但是时间较短、程度不够,且未和陆地边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李朝辉《中美两囯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边疆观念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边疆观念的不同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