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我们只看见它变是不行的,必须知道它为什么变,和怎样变,推求变的原则,预测将来的趋向,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功用。中山先生盱衡中外,因时制宜,要造成独立自由、富强康乐的近代国家,乃发明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仅配合历史背景,适应世界潮流,且有它一贯的哲学依据:
——据萧一山《清代史纲》
提取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天”和“上帝”已有理性的认知,开始从崇拜到怀疑,并关注“人”的问题了,但天的本体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秦汉时期,天的本体地位附会的因素增加了,天的神秘性增强了,人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了。朱子理学则将天理推导成至高无上的绝对本体,万物皆屈从于天理,而不能有丝毫违背。
——周书俊《朱子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局限性探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成败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论述的主题,并结合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予以说明。
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留学回国人数持续增长
B. 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
C.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第一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当时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如下:
据此推断,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A. 都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B. 都是社会生产进步的产物
C. 都成功地推动了社会转型
D. 都指导了民主革命的实践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
A. 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
B. 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C. 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 推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