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12月8日,在收到丘吉尔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12月8日,在收到丘吉尔的求援信后,罗斯福即表达了想与丘吉尔进行私人会晤的想法,双方商定于1941年3月或次月进行会晤。但后来由于双方国内事务和战争需要,尤其是1941年春季,希特勒发动了对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地区)的入侵,直到8月9日,罗斯福与丘吉尔才在纽芬兰的阿金夏会晤。就这次会议的主题和召开的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次“务虚”会,因为这次会议并非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发表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联合宣言。但这次会晤对罗斯福来说可谓大获全胜,最终昭告天下的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更是罗斯福思想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就英国而言,虽然美国没有同意直接参战和在远东帮助英国抵御日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非交战国与一个交战国共同发表联合宣言,这本身就是对英国在道义上的一种莫大支持。

——摘编自杨永锋<(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背景及各自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影响。

 

 

(1)背景:德国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不断激化;英国与德国法西斯作战中损失惨重。 美国的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英国的目的:希望美国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与英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2)影响:有利于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为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了理论指导;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解析】 (1)背景:根据“1940年12月8日,在收到丘吉尔的求援信后”“希特勒发动了对荚国传统势力范围(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地区)的入侵”,结合所学,1940年,德国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1940年7月德国发动不列颠之战,英国与德国法西斯作战中损失惨重;结合所学,1941年时,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断侵略扩张,美国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不断激化。 美国的目的: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英国的目的:根据“就英国而言,虽然美国没有同意直接参战和在远东帮助英国抵御日本的侵略”得出希望美国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与英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2)影响:根据“作为一个非交战国与一个交战国共同发表联合宣言,这本身就是对英国在道义上的一种莫大支持”得出有利于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根据“而是要发表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联合宣言”得出为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了理论指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按《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的解释:“火耗,明清附加税之一,原为铸造钱币时,金属经火熔炼所出之损耗。”火耗银,由纳税人承担。而州县官征收钱粮加耗抵补实际损耗的余额即“耗羡”。顺治元年七月八日,摄政王多尔衮就曾在谕令中发出“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的警告。康熙帝在晚年就曾对臣下陈瑸说:“加耗原是不好,若禁绝了,恐州县官又别生弊端取钱,重戥私派必不能免。”又认为“居官但在地方安静,即于火耗些微取之,有何不可”。

雍正二年,诺珉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其到任后,积极清查亏空,题参追赔,对耗羡归公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划,其要点包括:“(1)减火耗、定火耗率,将火耗公提司库;(2)用火耗银弥补无着亏空;(3)筹措公费;(4)增设官员养廉。”诺珉此折一到中央,雍正帝极为赞许,认为”耗美归公”一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地方财政改革,对于改变当时所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不失为一剂良方。

——摘编自王晓萍《浅析耗羡归公与清朝财政制度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统治者对“耗羡”征收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耗羡归公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零和博弈,指博弈中各方不再是你赢我输的关系,一方所得并不一定意味着另一方所失,其中蕴含着参与者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能够获得“双赢”“多赢”或“共赢”的结果。而零和博弈,一般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斗争或竞争中是一赢一输的格局,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整个社会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在战争中,两方交战的关系往往是一种零和博弈。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实际点出了使用武力、发动战争的目标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所带来的结果是一死一活或一赢一输的格局。

——摘编自段培君《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建国初期,武汉曾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城市。

材料一  明末汉口市面:“汉镇士民,不事田业,惟贸易是视,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崇祯四年(1631年)一目击者过水口溯汉江而上,所见“郡城之东为汉口……两岸居民不啻若九牛一毛(指两岸居民多),而万舰千艘,有如鞭者,如革履者,如箕斗者;萸尾络绎,被岸几里许……时余舟逆流排挤而上,尽费撑持”。

——摘编自范植清<明清时期武汉港的商业和水上运输》

材料二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湖北纺纱官局、武昌制革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针钉厂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材料三  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在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业任务是快速发展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将武汉一个百废待兴的商业城市转变成了产能较大的内陆重工业基地。在这5年中,国家为武汉市工业领域投资5.4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5.4%,新建、扩建工厂160多个,其中新建企业32个,已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的29个,1957年全市工业部产值12.69亿元,是1952年的2.9倍,是1949年的4.6倍。

——摘编自张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武汉重工业遗产探究(1890-19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汉口经济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武汉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近现代武汉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冷战是“漫长的和平”时代,美苏关系以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准则维护着“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此观点意在说明

A. 冷战使美苏实现了军事平衡

B. 美苏借冷战实现了和平相处

C. 美苏冷战是共同称霸的烟雾

D. 美苏两国极力避免战争冲突

 

查看答案

下表是近代某一时期某一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据此可推知,该思想是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蒙昧主义

D. 宗教至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