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 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B. 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 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 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A. 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主要阶梯
B. 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
C. 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
D.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
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A. 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
B. 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
C. 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
D. 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A. 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 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C. 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D. 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
下表是关于古代分封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
A.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
B. 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
C. 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
D. 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祖禹(1631-1692)祖上为官甚久,其父深感科举不能救民,携子祖禹归隐虞山,临死前将编撰《读史方舆纪要》的重任交于顾祖禹。他父亲临终前嘱他“《大明一统志》于战守攻取之要,类皆不详,山川条列又复割裂失伦源流不备”,希望他“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昭示来兹”。顾祖禹在搜集爬梳文献的基础上,终于在50岁时撰就《读史方舆纪要》。但与徐霞客相比,其研究缺乏实测的依据,仅仅以资料类比、研究为基础。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接受西方科学思想的梁启超,只肯定《读史方舆纪要》一书承继自《汉书·地理志》以来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传统,而叹其组织、方法之高明了。依梁氏看,《读史方舆纪要》则是不折不扣的历史书了。
——摘编自冯岁平<简论明清之际地理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祖禹科技成果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祖禹的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