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 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 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 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由此推知,傅斯年
A. 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
B. 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
D. 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
晚清某论著写道:“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B. 维新派推崇儒家思想
C. 顽固派重申宋明理学
D. 革命派主张法治社会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
B.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
D. 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 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 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 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 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图①、②、③、④是我国古代不同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图①、②、③、④表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 图②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 图③反映了古代戏曲成熟的特征
D. 图④反映了“百戏之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