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C. 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D. 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 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 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 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 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由此推知,傅斯年
A. 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
B. 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
D. 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