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归还借贷抵押的土地,尽管富人曾经强烈抗议,但未有结果,这一举措后来得到充分执行。这说明该举措
A. 符合了城邦整体利益
B. 获得了各阶层普遍支持
C. 打破了贵族权力垄断
D. 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模式的是
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D.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收敛性”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B.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 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
D. 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裁决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体现孔子“从周”原因的是
A.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C. 郡县制度,天下归私
D.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 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D. 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 废丞相,设内阁
D. 确立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