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一书中记载,中国本有农家淳厚之风,而今“效工业国伪物质文明之奇技淫巧”,人心日益险。如此以往,中国一天天走向沦亡,恐怕就要害在工业国之“物质文明”。据此可知,梁启超希望
A. 突破中体西用窠臼
B. 否定西方工业文明
C. 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D. 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李良玉在《新文化的起源》一书中认为,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其中,第三次融合发生在明代中期。下列著作中体现第三次融合特点的是
A. 《春秋繁露》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海国图志》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静,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下列书法作品中,能体现”唐人尚法“特点的是
A. 王羲之的《兰亭序》
B.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C.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D. 赵孟頫的《临黄庭经》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到了秦汉时期,传统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为思想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
A. 优先兴办教育
B. 科举制度的僵化
C. 背离传统礼制
D. 儒家思想的限制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3%,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促进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发展是由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 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
D. 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
《全球通史》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杜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一认识基于苏联
A. 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 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