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人向当朝统治者提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的建议,此人最有可能是
A. 孟子
B. 李斯
C. 董仲舒
D. 李贽
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现世幸福、逐利生财等新思想。导致这些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 重商思想抬头和商品经济繁荣
B. 工商城镇蓬勃发展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D. 封建制度的腐朽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 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 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 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 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 海外贸易
B. 和平环境
C. 地理位置
D. 宪政制度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任期:1997—2007年)曾说,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之下,国王的作用在于
A. 凝聚民族精神
B. 确定内阁人选
C. 开展国务活动
D. 推动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