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网的科研话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线的科研话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 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品
C.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授助
D. 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A. 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
A. 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
B. 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D. 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
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 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 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 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 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2000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2005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这一变化说明了
A. 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
B. 教育面貌彻底的改变
C. 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
D.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