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
B. 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C. 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
D. 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该主张
A. 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
B. 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
C. 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
D.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A. 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 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 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 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为此,党要求大力兴办小学和中学,并吸收工农子弟入学,兴办多种多样的工农速成中学、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班)和技术专修班,采取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一批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达到中等文化程度。1952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训整和专业设置工作:一是对许多大学的文、理、法学院(系)进行合并,二是组建多科生工学院.时,进行师范、农林、医药等院校的调整。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1952年,政务院决定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原有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3年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开始后……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少数学校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 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 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D. 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A.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B. 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