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A.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 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 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C. 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 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 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 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 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A. 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 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 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 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