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但...

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但是,《新青年》迈入第三年,就开始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如《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劳工精神》《庶民的胜利》《欧战与哲学》等。《新青年》的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

B. 共产国际的帮助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A 【解析】 新文化运动前期,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猛烈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到“《新青年》迈入第三年”的1918年,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政治观点审视我国的社会问题,可见《新青年》的立场转变是基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故选A ;共产国际建立于1919年,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BC;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查看答案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A.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 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 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查看答案

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C. 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 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查看答案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