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界爱国人士掀起了“收回矿权”、“设厂自救”的群众运动。截至辛亥革命前,山西、山东、奉天、安徽、四川、云南、湖北等省相继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一些矿权。这些活动
A. 是清末新政的具体实践
B.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动
C. 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
D. 延缓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这一过程中
A.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
B. 资产阶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C. 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D. 中西合璧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两宋时期,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这一状况主要反映出宋代
A.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耕技术持续提高
有学者指出,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这实际上表明汉唐时期
A. 普遍轻视朝廷官员
B. 朝廷官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
C. 朝廷与地方官员职位互换
D. 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孑L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A.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B. 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
C. 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 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