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司员官役以及经费等方面“较之各衙门旧制格外裁减,暗寓不得比于旧有各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按李鸿章的方案将其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优给俸糈”。这说明
A. 传统外交观念趋于革新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变化
C. 半殖民地色彩日益浓厚
D. 清政府力图提高国际地位
两宋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据此推知,江南地区
A. 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
B. 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
C. 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
D. 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A.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以《周礼》为依据,数年内实施了多次货币改革,其中一次曾同时推行数十种兑换关系复杂的货币,被百姓拒绝使用。这反映出当时
A. 保守观念影响改革成效
B. 复兴礼制势在必行
C.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表明韩非子
A. 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B. 看重继承历史传统
C. 客观总结历史规律
D. 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邦率大军入秦都成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萧何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楚汉战争爆发后,萧何担任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成为西汉建国的第一功臣,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封为野候。萧何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成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像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摘编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萧何为汉朝建立和巩固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萧何文化建设措施产生的主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