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0年代末,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提出在乡村扫除文盲...

1920年代末,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提出在乡村扫除文盲、组织合作社等举措并试点实验;留学归国的陆燮钧博士在定县培育了优良的鸡种和猪种今天仍是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品种之一。据此可知,这场运动

A.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实践基础

B. 对改变乡村面貌具有积极作用

C. 在知识分子中形成建设乡村共识

D. 帮助农村实现生产关系的转变

 

B 【解析】 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错误;在乡村扫除文盲、组织合作社、培育优良的鸡种和猪种,这有利于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乡村建设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形成“共识”,故C错误;1920年代末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没有实现生产关系的转变,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司员官役以及经费等方面“较之各衙门旧制格外裁减,暗寓不得比于旧有各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按李鸿章的方案将其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优给俸糈”。这说明

A. 传统外交观念趋于革新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变化

C. 半殖民地色彩日益浓厚

D. 清政府力图提高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两宋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据此推知,江南地区

A. 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

B. 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

C. 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

D. 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

 

查看答案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A.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查看答案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以《周礼》为依据,数年内实施了多次货币改革,其中一次曾同时推行数十种兑换关系复杂的货币,被百姓拒绝使用。这反映出当时

A. 保守观念影响改革成效

B. 复兴礼制势在必行

C.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查看答案

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表明韩非子

A. 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B. 看重继承历史传统

C. 客观总结历史规律

D. 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